書名 : 中国哲学通史・隋唐巻
編著者 : 龔雋等
出版社 : 江蘇人民
定価 : 9,790 円
出版年 : 2022/09 月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哲学思想主要法流的儒、释、道三家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而且三教之间的互动与思想交织也非常频繁。《中国哲学通史·隋唐卷》共十九章,主要讨论了隋唐时期的儒家,佛教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及道教玄学思想中的哲学思想。本书从三家思想之交互关系这一整体出发,来对隋唐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与特色加以观察。这不仅对于理解隋唐中国哲学思想关系甚大,也关系到对宋明理学的深刻把握。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哲学通史》(10卷)之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儒家哲学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第二节 王通及其《中说》
第三节 韩愈及其“五原”
第四节 李翱及其《复性书》
第二章 天台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智顗与天台宗的判教思想
第二节 天台宗的圆融哲学
第三节 天台宗的“性恶”说
第三章 三论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三论”的译传与吉藏
第二节 “破邪显正”基础上的判教论
第三节 “八不”基础上的中道观
第四节 三论宗的“二谛”说
第五节 三论宗的“佛性”说
第四章 法相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玄奘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法相唯识宗的传承与典籍
第三节 “万法唯识”说与三时判教
第四节 奘传唯识新学
第五章 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华严宗的创立与哲学主题
第二节 法藏的缘起理论与教相判释
第三节 “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说
第四节 澄观的“四法界”与“三圣圆融”说
第五节 宗密的“绝对真心”论与禅化华严学
第六章 禅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从“印度禅”到“中国禅”
第二节 禅宗思想中的“方便通经”
第三节 中国禅门中的顿与渐
第四节 慧能与《坛经》诸问题
第七章 禅宗有关“坐禅”思想的中国化
第一节 初期禅宗史中的“一行三昧”
第二节 “一行三昧”与“念佛”“守一”
第三节 从“一行三昧”到“游戏三昧”
第四节 “游戏三昧”与戒相
第五节 南宗对“坐禅”批判的意味
第八章 成玄英与李荣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成玄英与李荣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论“玄”与“玄之又玄”
第三节 论“玄道”
第四节 论“有无”
第五节 论“动静”
第六节 论“三一”
第九章 王玄览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王玄览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论“道体”
第三节 论“道物”
第四节 论“心性”
第五节 论“有无”
第六节 论“坐忘”
第十章 司马承祯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司马承祯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服气精义论》中的道性论
第三节 《坐忘论》中的道性思想
第十一章 唐玄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唐玄宗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明道德生畜之源”说
第三节 “道性清静”说
第四节 “因学知道,行无行相”说
第五节 “理身理国”说
第十二章 吴筠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吴筠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道至无而生天地”
第三节 “道德、天地、帝王,一也”
第四节 “神仙可学”
第十三章 张志和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张志和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为物之宰曰造化”的本体论
第三节 “至道非有无之殊”的辩证法
第四节 “无心可知道之妙”的认识论
第五节 “死生有循环之端”的生死观
第十四章 杜光庭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杜光庭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重玄思想的清理及其理论旨趣
第三节 “道通一气”
第四节 “体用相资”的辩证思维
第五节 “穷理尽性”与“安静心王”
第六节 理身与理国
第十五章 《无能子》与《化书》中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无能子》与《化书》
第二节 《无能子》中的自然论
第三节 《无能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第四节 《化书》中的“虚化”论
第五节 《化书》的社会批判思想
第十六章 罗隐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罗隐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 “贵贱之理著之于自然”
第三节 《谗书》的批判性质
第十七章 隋唐重玄学说与内丹学说
第一节 道教的重玄学说
第二节 道教内丹学与神学思辨
第三节 《周易参同契分章 通真义》的“还丹”说与“数”论
第十八章 隋唐时期的三教关系
第一节 佛与儒的关系
第二节 道与佛的关系
第三节 道与儒的关系
第四节 唐代道教与宋明理学的关系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