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運動史稿(全2冊)
編著者 : 李遜
出版社 : 牛津大学
定価 : 13,552 円
出版年 : 2015/05 月
本書は、上海における文革運動の歴史を詳解。文革運動の幕開けとなった論評文章「評新編歴史劇《海瑞罷官》」(1965年11月16日の上海文滙報で掲載)から、文革運動の終焉を意味した毛沢東主席の死(1976年9月9日逝去)までの出来事を40章に分けて回顧。その起因と論理を分析し、当時一世を風靡した人達の軌跡と人間像を再現。特に、文化大革命の最も大きな特徴である群衆運動について詳しく論述。学生組織の“紅衛兵”が主体となって行われた北京型の運動と違って、上海型は“工人造反派”と呼ばれた労働者たちが運動の主体。また、全国輿論に多大な影響を及ぼした“上海市委写作組”の存在も他の地域にない特徴である。
這本書的內容是關於上海十年文革歷史。由於官方不開放史料,無法了解上層政治,所以我的選擇,更多地側重於底層的群眾運動。上海文革是中國十年文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革除了上層的政治鬥爭,群眾運動是其最大特點。文革群眾運動由兩大部分組成:紅衛兵運動,以北京為典型;工人造反派運動,以上海為典型。紅衛兵運動,到1968年上山下鄉基本結束。工人造反派運動,到1968年「大聯合」也基本結束。只有上海以王洪文為首的工人造反派,通過組織的體制化,基本保留了骨幹隊伍,在文革政壇整整活躍十年。除了紅衛兵和工人造反派,上海還有一支其他省份城市都不擁有的文革力量:以張春橋和姚文元為首的上海市委寫作組。這股勢力左右着上海的輿論,對全國的輿論也起着重大影響。上海的文革就這樣與中央文革派緊密相連,從1965年的批判《海瑞罷官》,到1966年的安亭事件,到1967年的一月奪權,到1976年的未遂武裝反抗,始終為毛澤東的文革尋找突破口,忠實地實現毛澤東的心願。
隱藏在本書整個敍事背後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我追溯的是歷史的初始動機和邏輯。每個章節的敍述背後,都有這樣一條主線。許多事情或事件,最初究竟因何而起,我希望通過細節,尋找歷史的來龍去脈。我認為歷史由細節組成,沒有細節的歷史有時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黑洞。我試圖拼接我所能得到的碎片,重新梳理這段歷史。許多細節是我有意識的選擇,有些是為了再現場景,有些是希望能為學者和後人的研究提供關注點。我而且希望能盡量再現文革參與者的軌跡和形象,他們也是歷史的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