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龍門石窟造像題記廿品
編著者 : 仲威
出版社 : 文物
定価 : 26,400 円
出版年 : 2019/05 月
北魏造像記のうち特に優れた20作《龍門二十品》は当時の書体(魏碑体)を現在に伝える貴重な手本。本書は整拓のうち年代が最も旧いものを宣紙に整紙カラー印刷したもので、折り畳み袋入りにして収録する。ほかに《龍門二十品》の伝拓簡史、謝國楨舊蔵《龍門二十品》“最初集拓本”的版本特徴、《龍門二十品》各期版本校勘彙總、《龍門二十品》拓本印本解析を収録した冊子(仲威編著)(繁体字横組)を付す。
龙门造像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其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直至明清一千余年不断雕凿,在伊水两岸崖壁共开窟龛两千三百余座,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近三千余品,造像题记一般由“造像时间”“造像佛名”“造像人名”“发愿文”等组成。
这一造像题记宝库,直到清乾嘉年间,造像中的少数精品——《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杨大眼》《安定王燮造像》等,才开始进入极少数金石研究者的视野,他们摒弃“诞妄俚俗”之前嫌,予以著录。
嘉庆元年(1796),黄易携带拓工来龙门石窟架高台拓碑,才正式拉开《龙门造像精品拓片》的传播序幕 ……
道光年间,古阳洞先后迎来了两位超级“金石癖”,除架高台传拓《龙门四品》外,还将龙门石窟其他造像题记予以大规模传拓,一位是方履籛, 著有《伊阙石刻录》,搜拓造像八百余种;一位是刘喜海,著有《嘉荫簃龙门造像辑目》,拓存造像九百余件。……
同治九年(1870),出现了《龙门造像》传拓“雄起”的转折点,前河南太守德林募工传拓《龙门造像》,与此同时还出现“龙门十品”之名目。……
(二)可以了解二十品的由来
“龙门十品”称谓的提出,可能是基于“龙门四品”——《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杨大眼》而生发的,“龙门四品”虽然在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有少量拓本流传,但多以龙门精品三五件,六七件的形式传播,“龙门四品”称呼的正式出现,从情理上分析,应该在道光之后的咸同年间,即“龙门十品”提出的稍早时候,“四品”“十品”称呼的确定应该相去不远。
同治九年(1870)后,旋即在《龙门四品》《龙门十品》的基础上,又增补《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马解伯达》《元祐》《优填王》六品,始成“龙门二十品”之目,这个选目是以书法鉴赏为标准,将成百上千的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筛选浓缩到北魏精品二十件,并成为碑刻史上的最经典选目案例。
自此,嘉道年间《龙门造像题记》无人问津的局面,在同治年间《龙门二十品》问世后,得以扭转,《二十品》最终成为《龙门造像》的经典代表,前河南太守德林首创以“品”的命名形式,来集拓、称呼《龙门造像》,无疑是个创举。
(三)通过考据点的对比,了解五個版本批次的特点
同治年间传拓的《龙门二十品》称为“最初集拓本”。
光绪十七年(1891)在《广艺舟双楫》刊刻之前的拓本,称为“光绪早本”或“优填王早本”。
光绪十七年(1891)以后的清代拓本,称为“光绪晚本”或“优填王晚本”。
民国早期的拓本,称为“马振拜本”。
民国二十四年(1935)之后的拓本,称为“马振拜残本”。
上世纪70年代龙门石窟传拓了一批,称为“近拓本”。
(四)附有原大原色宣纸印刷谢国桢旧藏 “最初集拓本”,可以临习,也可做案头清赏
谢国桢旧藏《龙门二十品》,整幅二十张,摺叠装成一函,每张有谢国桢题签,同一时期传拓,同一纸墨特征。拓本钤有:“谢刚主收藏金石文字”、“刚主”、“国桢私印”、“谢氏伯子”、“国桢”、“谢氏所摹墨本”、“文字之福”、“济甯孙诒叔收藏金石文字印”、“济甯孙诒叔考藏金石”等印章。
谢国桢(1901-1982),字刚主,河南省安阳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考取了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师从梁启超。先后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云南大学任职和执教。解放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著有《清开国史料考》《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
《龙门二十品》“旧拓本”多为剪裱本,整纸拓本已属难得,如此谢国桢旧藏整幅“最初集拓本”二十品,同一批次,同一拓工,同一纸墨,无拼凑配套情况,更是绝无仅有之品。今原大彩色精印,最大程度展示了拓本的真实信息,是研究《龙门二十品》版本及书法学习的绝佳参考资料。也是一套可信的早期拓本的“标准件”。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龙门二十品》的傅拓简史
第二章谢国桢旧藏《龙门二十品》“最初集拓本”的版本特征
第三章《龙门二十品》各期版本校勘汇总
第四章《龙门二十品》拓本印本解析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