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杭州版刻図録(全一函二冊)
編著者 : [衣者]樹青作序
出版社 : 西[シ今]印社
定価 : 34,400 円
出版年 : 2018/09 月
本書収集並展示了歴代在杭州的代表性古籍版刻,按年代進行編輯和劃分,並附有簡潔的中英文学術性説明.供此類的研究者進行研究或芸術愛好者学習引用。
“二陳旧業在泉唐,文物凋残劇可傷。写罷新図増旧喟,与君閑話睦親坊。”此為著名学者余紹宋題朱遂翔“抱経堂蔵書図”三首詩中的一首。朱氏遂翔為民国年間書業巨賈,与《販書偶記》作者孫殿起合有“南朱北孫”之誉。朱氏晩年息業,頤養杭城,購屋数楹,設蔵書楼,顔之曰“抱経堂”,貯珍本善槧,皆為昔年賈書過眼較善而不舎售出者。聚蔵豊富,学人一時欽羨,此也朱氏自許平生快慰事,爰請余紹宋先生絵図以記。一時碩彦俊流紛紛題詠,如馬一浮、傅増湘、顧頡剛等,遂成一段書林佳話。
余紹宋先生在図右題詩後又跋云,感喟与君閑話睦親坊,南宋時臨安陳起、陳思皆業書賈,起著《江湖詩集》,思著《宝刻叢編》、《書苑菁華》等書,倶伝於代。彼時書肆皆在睦親坊,即“弼教坊”,今杭州中山南路棚橋一帯,距南宋書院(今杭州高級中学)不遠,是当時書肆業集中的区域。南宋書肆刻書,即版本学上所謂的“書棚本”。近人張秀民先生在其《中国印刷史》一書中,対南宋杭州書肆業主考証有20家之多。顧志興先生又増加6家。諸如臨安府陳宅書籍舗、臨安太廟前尹家書籍舗、栄六郎書籍舗、大樹下橘園亭文籍書房等,可見一時盛況。
杭州的雕版印書源遠流長,大抵与仏教経像的鏤板有関。従現存実物看,五代呉越時期杭州的雕版印書技術已経非常成熟,両宋時期更是十分興盛,為全国三大刻書中心之一,可視為中国印刷史上光芒万丈的時代。
元、明、清時期杭州的刻書,与両宋相比雖風光不再,但官私出版事業仍相当興盛。趙万里先生説:“元代浙[門<虫]両地刻書盛況,比之宋代,有過之無不及。那時中央和地方政府刻書,如《文献通考》、《元一統志》、《聖済総録》、遼金宋三史、河西字大蔵、《普寧蔵》,都是由杭州雕版的。”明代的“武林版画” 、仏教典籍《径山蔵》,清代浙江官書局的刻印図書,倶為雕版印刷史上之濃墨重彩。因此歴代筆記、雑識、著作,対杭州的雕版印刷不乏記載与描述。如宋葉夢得《石林燕語》:“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歳印版,殆不減杭州,而紙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尤為後世所称引。
明胡応麟《少室山房筆叢・甲部・経籍会通四》:“今海内書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門<昌]闔也,臨安也……凡武林書肆多在鎮海楼之外,及涌金門之内,及弼教坊、清河坊,皆四達衢也。”
近人王国維先生在其《両浙古刊本考序》中云:“ 宋有天下,南併呉越,嗣後国子監刊書,若《七経正義》,若《史》、《漢》三史,若南北朝七史。若《唐書》,若《資治通鑑》,若諸医書,皆下杭州鏤板。北宋監本刊於杭者,殆居泰半。”南宋建都杭州,“臨安為行都,胄監在焉,板書之所萃集”。現代張秀民之《中国印刷史》、顧志興之《浙江出版史研究―中唐五代両宋時期》都做過専門的研究。
杭州図書館古籍部同仁,有感於杭州在中国印刷史上的特殊地位,找我商量,遂思考従版本学的角度編印一部能系統、簡潔反映整個“杭刻”歴史的書籍,於是就有了出版《杭州版刻図録》這一構想。所謂図録也就是書影。顧廷竜先生曾編輯《明代版刻図録》,指出図録“是闡明版本之学的最合適的著作形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従一批特定範囲的古籍中,選取各書的一個半葉或一葉乃至数葉加以影刻或影印,並附加解題,以一定形式彙編成一種以図為主,兼有文字解説的書(復旦大学王亮語)。此書従[酉温-シ]醸到編稿完成費時二年,期間得到海内外有古籍収蔵的公共図書館与高校図書館的支持。
全編自五代呉越刻本起始,至清宣統三年(1911)浙江図書館刻本収尾,共計219種,内輯五代呉越及宋版80種,有45種為王国維《両浙古刊本考》未収者,7種為《中国古籍善本書目》所未収。図録大致可分為知見、収蔵、流略三類。本書所属知見乎?流略乎?
書影歴歴,目触琳瑯。杭州出版之状集於是書,可以徴,可以観。溯流探源,鈎隠抉微。史学家呉晗先生曾対蔵書文化有言:“勒蔵家故実為一書,則千数百年来文化之消長、学術之陞沈、社会生活之変動、地方経済之盈虧,固不難一一如示諸掌也。”版本之学又何嘗不是如此[口尼]?
杭州図書館旧館,位於棚橋以西,正是両宋書坊刻書的繁華地。其代表人物陳起開設的書籍舗,是南宋杭州刻書最多且最負盛名的書坊,以刻印各種詩集著称。其子続芸,能承父業,亦刊刻不少書籍,故後世有“二陳”之謂。幾百年来,学人毎毎論及宋代書棚本,未有不述及陳氏父子的。故余紹宋先生為之念念,難以去懐。此次《杭州版刻図録》収入陳起父子所刊印図書計有十三種之多,可窺一斑。
四囲皆古今,永日坐中心。
門対官河水,簷依柳樹陰。
毎留名士飲,屡索老夫吟。
最感春焼尽,時容借検尋。
―宋趙師秀《贈売書陳秀才》
今官河水清,簷柳跡黯。書影宛在,精義紛然。学人検尋,図録是按。同道功徳,亦足多賛。謹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