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中国辺疆少数民族対外関系史料選編.第一輯(全16冊)
編著者 : 本書編委会編
出版社 : 蝠池書院
定価 : 310,000 円
出版年 : 2018/01 月
鴉片戦争伊始,在帝国主義列強侵略的歩伐下,一次次戦争的失利,一個個喪権辱国条約的簽訂,極大刺激了中国近代愛国知識分子,激発了大衆的愛国熱情。国家民族存亡的危機和富国強国的願望,使人們更加関注辺疆地区,渇望了解国家所経歴的歴史和現状。使得這一時期涌現了大量的有関辺疆地区歴史、地理、経済和文化等方面的論著,為後人研究奠定了基礎。
中華民国成立以後,中国的辺疆民族関系由此発生了新的変化。帝国主義列強利用中国出現社会大変革和政局大動蕩之機,在辺疆地区開始了新一輪侵略和分裂活動。受帝国主義強権的威脅,中国東北至西北和西南遼闊的辺疆地区,長期処於緊張状態。対我国的民族団結和政局穏定産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在新疆和西蔵地区,民族与宗教問題則成為列強利用其以干預中国辺疆問題時的重要方式。這些辺疆危機和民族危機緊密交織在一起,対中国的主権独立、領土完整和社会発展産生了極大的影響。与此同時有関中国辺疆地区的学術研究呈現出高潮,涌現了一大批専家学者和相応的学術成果。
重新回顧近代辺疆的歴史研究成果,不僅具有一定的学術史料価値,也具有很強的現実意義和借鑑価値。本部門通過対館蔵文献進行精心梳理,以辺疆民族地区対外関系為主題,対相関文献進行整合,共収入専題文献30種,力求反映我国近代辺疆地区対外関系的概貌。其中相当部分的文献具有比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学術価値,如社会活動家兼学者陳希豪在其著作《新疆史地及社会》一書中写到新疆為“中国之前門”、“中西交通之要地”、“運絲古道”。強調了新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経済文化建設的必要性,這一思想直至今日亦是我国経済建設的重点。趙惜夢《淪陥三年之東北》一書中従政治、経済、教育等方面記述了東北淪陥時期的社会情況,掲露了日本帝国主義在東北的齷齪行径。社会学家柯象峰所箸《西康社会之鳥瞰》記叙其赴西康進行実地考察期間,対川康社会民族風貌習俗的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術価値和現実意義。辺疆教育実践家、学者、愛国詩人彭桂萼所著《双江》、《西南辺城緬寧》、《云南辺地与中華民族国家之関系》等著作論述了我国云南辺疆的基本概貌和風俗民情,彭桂萼在編著這一系列著作時説“国家民族危機的時代,対辺疆調査研究的工作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説起辺地情形来,我們竟没有外国人知道得透闢;写起辺地問題来,我們反而要去外国人書中求参考,這不是很可惨痛的事[口馬]!” “我們認清要洗刷国恥,復興民族,則已失的土地応力図収復,而未失的土地更須堅守不放。我們覚得内地人不明辺地情形不[yu]恩暘又将整治意見、巡閲日記和主要公文匯編為《云南普防巡閲管見録》一書公開出版。民国初年,云南将軍行署参謀長[yu]恩暘巡閲普防,考察了辺疆社会状況,宣慰了辺疆各族民衆,解決了辺疆突出問題,対外宣示了国家主権,対於増進新政権対云南南部辺疆的了解和管控、穏定辺疆社会、鞏固西南辺防,都起到了重要作用。[yu]恩暘又将整治意見、巡閲日記和主要公文匯編為《云南普防巡閲管見録》一書公開出版。時任云南都督的唐継尭専門為《云南普防巡閲管見録》作序,并在序中肯定地説,西南辺疆“地数千里,閲時数十年,迄無一人能語其究竟,一書能明其得失;而外人之履吾辺域頂踵相望,考査著述,[pou]然成書,了若指掌者比比也……今沢普之行,職在校閲,而於辺事略有述焉。固不能尽要之沢普之所為,苟人人能似之,各竭其所知以貢於世,集思広益,博渉多資,或者辺事之利害得失,雑然并陳,使我社会有[chu]然警覚,群起而謀為之所之一日,則此冊其将為之嚆矢。”云南政務庁長倪兪宣也対《普防巡閲管見録》給予了高度評価,認為“其所言辺務、内務、教育、実業、弭盗諸大端,皆関[シ眞]省至計。而於九竜江、公明山及沿辺三十余土司疆界区域,尤歴歴如絵。蓋[yu]君生長他郎,習知[シ眞]辺大小強弱利害得失之数,故言之至為翔尽。誠能本此策以固我辺圉,豈独普防之福,即全[シ眞]実利頼之”。《云南普防巡閲管見録》為後人了解民国初期[シ眞]南地方社会提供了重要素材。
需要説明的是本叢書還収録了部分当時国外学者著作的原著和中文訳本,他們従不同視角研究和探討了中国辺疆問題。如曾任蒙疆新聞社理事長的細野繁勝所著《日本并呑満蒙論》就反映了日本覬覦和侵略我国東北和蒙古的野心,当時的上海太平洋書店将其翻訳出版,借此向国人発出警告。
本系列専題文献従近代中国辺疆対外関系為出発点,整合了相関重要文献,為当今研究者和歴史愛好者提供了比較系統専業的重要史料,対当代中国辺疆民族地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価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