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092-271-3767
MAP 中国書店ホーム 小社出版物のご案内 書籍検索 新聞・雑誌 特選古書 特定商取引に関する法律に基づく表示 店舗のご紹介 お問い合わせ

書籍詳細 [前のページへ戻る]



書名 : 上海図書館蔵稿鈔本日記叢刊(全86冊)
編著者 : 上海市図書館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術文献
定価 : 1,300,000 円
出版年 : 2017/02 月

本《叢刊》収録上海図書館蔵稿抄本日記,渉及範其駿、潘祖蔭等49人的65種日記,所選日記兼顧作者的不同身[イ分]和日記的多種類型,其中人物有朝廷高官如潘祖蔭、王際華等,文化名流如何紹基等,日記有工作日記、読書日記、出使日記、養病日記,以及綜合的記事日記等,且大多数為孤本存世,価値重大。
本《叢刊》為《珍稀日記手札文献叢刊》之一種,已陸続収録整理了《紹英日記》、《師伏堂日記》、《鄧之誠日記》、《余紹宋日記》、《縁督廬日記鈔》、《張舜徽壮議軒日記》、《王伯祥日記》、《徐乃昌日記》、《顧森書日記》、《朱峙三日記》、《周太玄日記》、《江瀚日記》、《求恕斎日記》、《国家図書館蔵稿本日記選編》等四十余部名人日記手札。
本《叢刊》所用文献底本中原有的題跋、批点等,全部予以保留,原書的扉頁、題簽也全部采用。各書曾有的収蔵者和現有収蔵単位的印章,也全部予以保留,力図最大限度地反映各書的原貌并体現曾経収蔵和流伝的情況。
本《叢刊》的編輯出版先由上海科学技術文献出版社承接,後由国家図書館出版社具体主持,歴時五年方告竣工,其波折正体現了日記稿本出版的困難,在此略作幾点説明。
(一)本《叢刊》共選編館蔵四十七人六十余種日記,按作者生卒年編排,同時兼顧日記起始時間。以清人日記為多,所選日記兼顧作者的不同身[イ分]和日記的多種類型。其中人物有朝廷高官、文化名流、収蔵大家等,日記内容渉及工作日記、読書日記、出使日記、養病日記,以及綜合的記事日記等。此外,本《叢刊》酌収少量已刊印的稿本日記,如王韜的《[艸/衡]花館日記》曾在一九八七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排印本《王韜日記》,但欠鹹豊七年所記,而且文字校勘仍存訛誤之処。因本稿本日記影響甚大,特別引人注目,今再次予以完整影印出版。
(二)本《叢刊》因受制於出版条件等因素,所選書目雖非本館所蔵日記的全貌,但其珍稀的文献価値不言而喩,所渉及的内容不僅有犖犖大端之史事、棋琴書画的閑情逸致,也有生老病死、柴米油塩之類的生活常態的叙述,譲人如臨其境,増広見聞。
如清人範其駿所撰《庚申[衣契]湖被難日記》,記録了鹹豊十年四月初二日至六月初八日両月間太平軍攻打蘇州城和呉江的情況,其中有組織呉江民衆防衛抗撃太平軍的細節,附有殉難人小伝,有助於我們了解“太平天国革命”的社会影響。従廖寿恒的《抑抑斎日記》中,我們可看到晩清新政推行的秘聞,作者親歴了慈禧太後的“面諭”“諭令”,如“命将康、劉、林、楊、譚、楊六人処斬”“命擬懿旨定康有為罪状”等情景,還有他為康、梁向光緒皇帝伝逓密信的記録。
入値朝廷的高官日記中也有可咀嚼之処。如潘祖蔭《潘文勤日記》所記入直均不叙朝政得失的評価,除公務外,対受賜和人情往来記之頗詳,如細至有人送河豚之類。還有対慈禧皇太後差弁之事的煩擾記録,如慈禧将所作賞賜臣下的絵画命潘祖蔭題詩,派他為内宮、園囿題写殿名、門名、船名和[bian]額、楹聯,因不勝其煩而私下找人代筆。王際華入直武英殿的日記,対宮廷見聞、乾隆皇帝的活動記之甚詳,如記録清廷宴請琉球使臣、高麗使臣的情景,賞賜琉球国王的物品細目。他参加重華宮茶宴観戯時,因即席恭和御制七律二首,受到厚賜“碧玉如意乙枝,金星研一方,張渥‘雪夜訪戴'一軸,沈周‘渓午納涼'一軸,皆有御書題句,続入《石渠宝笈》上等者也”。“拝恩而出”的栄耀溢於字里行間。楊泰亨“入直内閣”的見聞在其《楊泰亨日記》中也有令人深思的史料,如童介山自山西解餉帰来,述山西巡撫沈桂芬対属下二百余州県官員考察的情形,因“捐班過多”,従“試以策論”改為“面試,黙写履歴”,結果醜態百出,官員素質之差,折射出了晩清官場腐敗至極,大清国気尽的端倪由此可見。
(三)稿本日記具有文学性、芸術性,歴来深受人們重視。除文人所写日記外,大多朝廷官員也是通過科挙博得功名的読書人,他們所写的日記同様洋溢着文芸的本色情懐。如査慎行在《南斎日記》中附有衆多個人詩作,与日後結集《敬業堂詩集》巻三十一《直廬集》時的改動対比,其排序、文字時有不同,且有未収之作。張廷済的《清儀閣筆記》(《中国古籍善本書目》取名為《張叔未日記雑稿》)中有不少詩、文、銘、聯等作品,其中詩作多未収入自刻本《順安詩草》。所以,日記的詩詞初稿具有重要的文本研究価値,有助於校勘和輯佚。[口/カ]有在日記中除自己作品之外鈔録其他人詩文的情景。如《楊泰亨日記》中鈔録古今名篇、同僚友人詩文、楹聯達六十余篇,其中有千言長詩、万字宏文,展現了作者的文学趣味。
此外,稿本日記的書法也頗有鑑賞価値。除何紹基作為著名書法家外,其他人的書写也是風采各異,除楷書外,一般以楷書和行書為主,鈔本以楷書多見,現代日記則以鋼筆書写為多。日記文字的書写雖不同於其他形式的書法作品刻意求精,但其自然生動的筆法,更顕真実的性情与心態。如《蘇隣日記》作者李鴻裔好碑帖,擅書法,在日記中常有叙述,同治十二年冬在日記副頁上題“随時領悟懸臂之活、運筆使転之勢”大字二行,日記的書写也成為其展現書芸的園地。至於書画碑帖的評論鑑賞与収蔵,因記主的愛好与興趣,在何紹基、潘曾綬等人的日記中有詳細的記録,保留了豊富的書画史資料。《何兆瀛日記》中有豊富的民間戯曲史料。
(四)本《叢刊》可体察日記文献伝播的特点与図書館前輩保護典籍的深厚情懐。歴代部分日記因記録者生前或身後付梓而有幸伝世,但大量未刊稿本在歳月的滄桑中遭遇了損毀滅失。日記文献研究専家陳左高先生在《歴代日記叢談》導言中認為,中国歴代日記写作“盛於明清”,而“清代後期的日記,浩如煙海,幾乎超過先代日記的総和”。但昔日創作之“浩”已非今天存世之“海”。所以,搶救保護和出版稿本日記,意義十分重大。
日記稿本上的部分信息如稿本封面、副頁和正文頁上的標注、題跋、印章、眉批,対人們認識日記的伝播源流具有重要参考価値。如館蔵何紹基《[yuan]翁日記》鈐有“均斎収蔵”“翁同和印”“非昔過眼”“趙不騫印”“[yuan]龕無賞”“旧山楼珍蔵”“鉄如意人家”“丁氏秉衡”“虞山丁国鈞蔵”等印,可見此稿自一八三五年之後歴経多人収蔵,并有翁同和、丁祖蔭跋。翁同和跋曰:“[yuan]叟乙未帰湘日記一本,余以数十銭得於打鼓担上,[yuan]叟知之索観甚急,後仍還余,余謂叟‘王氏瓊簫同行'一語何遽塗去耶?叟亦大笑。”此跋道出一段日記収蔵与塗改的内情。
日記的伝世也有頼於鈔本的保存。如《理堂日記》稿中有眉批“日記皆頂格写”“低一格移在第一行”“大字居中写,原本有‘此詩笑話鈔録於此'八字”等,可見這是批者対鈔者的評閲意見。雖然此鈔稿可能是授徒的“作業”,但畢竟為後人伝逓了一部難得的日記,原稿現不知所踪。《邵友濂日記》也是一部鈔稿,封面有顧廷竜先生所題“邵友濂日記。一九五六年据稿本伝鈔”,前附顧廷竜先生手鈔《清史列伝・邵友濂本伝》,日記正文由顧廷竜先生命人鈔録。邵友濂之孫為邵洵美,本日記原稿被邵氏後人焚之於“文化大革命”中,此冊日記鈔件成為僅存伝世之本,該鈔本日記不僅可従中発現顧廷竜先生対文献収蔵的慧眼学識,還能看到図書館前輩化私為公的公益情懐。本書就収録了多部来自潘景鄭先生捐贈的日記,如其祖上《潘曾綬日記》《潘祖蔭日記》等。
(五)加強稿本日記的出版合作,譲散存於各図書館和収蔵者中的同一作者日記合璧問世。如《何紹基日記》除本館所蔵之外,尚有国家図書館、中国科学院図書館、湖南図書館和湖南省博物館等処収蔵,分別題名為《東洲草堂日記》、《草堂日記》、《何道州日記》、《種竹日記》等;王詒寿《縵雅堂日記》在浙江省図書館還蔵有稿本五冊,所記時間為同治六年至九年;《王韜日記》在台北“中研院”歴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図書館也蔵有部分;張廷済的日記在国家図書館蔵有稿本七冊;呉大澄[口/カ]有《奉使吉林日記》被蔵於南京図書館;陶浚宣的還有《入[炎リ]日記》蔵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其他種種,不一而足。
此外,以往的名人日記出版存在為尊者諱的刪改状況,日記相関内容被整理者塗抹、遮蓋,即使是稿本影印也非全貌。如晩清四大日記之一的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蔡元培在整理出版時作了技術処理(見黄顕功《蔡元培為何刪改〈越縵堂日記〉》,載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七日《文匯報・文匯学人》),但其原稿仍値得重現天日。本館稿本日記中蔵有《越縵堂日記》鹹豊四年春三月十四日至同治二年三月三十日,共十五冊。本《叢刊》失収這部日記名作,是為以待完璧問世。





中国書店ホーム 小社出版物のご案内 書籍検索 新聞・雑誌 冬期セール 特定商取引に関する法律に基づく表示 店舗のご紹介 お問い合わせ
Copyright(C) 2000 All Right Reserved By 中国書店 TM
〒812-0035 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5-23  TEL 092-271-3767  FAX 092-272-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