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各美与共生:中日夾纈比較研究
編著者 : 張琴主編
出版社 : 中華書局
定価 : 24,000 円
出版年 : 2016/03 月
夾纈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芸,盛行於中国唐代。従文献及実物来分析,当時的夾纈印品既応用於服飾面料,也応用於屏風、帳袱等日用品、宗教用品。唐皇曾経将其做為“国礼”,贈送給各国遣唐使。日本正倉院至今珍蔵的彩色夾纈,就是当年遣唐使所帯回。夾纈工芸也因之従中国流伝到隣近的朝鮮、日本等国,并形成各自特点。18世紀後,中国的夾纈向単色藍夾纈転変;日本的夾纈也向単色転変,但有両支,是紅版締与藍板締。到今天,藍夾纈還在中国東南部的少数幾個作坊間流伝,因其瀕危状態而列入国家級非遺名録;紅版締、藍板締在日本已経不見活態踪跡,不僅民間罕有記憶,研究界也将其称為“一段夢幻般的存在”,是日本的国有文化遺産。
2013年,研究中国藍夾纈多年的張琴女士,従日本友人処得知藍板締的信息後,専程赶赴日本考察,并建議聯合研究,従此拉開中日夾纈聯展序幕,有了2014年的日本国《板締的世界》日中夾纈展,有了2015年的中国《中日夾纈聯合展》北京巡回展。
這是同根生発的三種夾纈,在時隔1000多年後,第一次在中国同台展出。它的意義与価値,既在於国際間的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間的人們的認識与理解;也在於研究層面的極大推動,為本領域厘清歴史疑点提供可能性,従而開創新的階段;還在於這種深層次的交流与[石並]撞,必将帯来新思考、新契機,有利於今天全人類共同面対的文化遺産之保護与伝承。
本次展覧共展出展品102件,中日双方各為一半,由中国張琴女士、日本島根歴博、日本石塚広先生等提供。這批資料平時珍蔵於研究室或庫房,極少面世,其中不乏珍品,如:堪称藍夾纈典範之作的《清代福禄寿喜紋藍夾纈棉布被面》、堪称藍板締代表性作品的《江戸代波兎紋藍板締木版》,以及国内観衆難得一見的紅版締衣着実物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