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工商半月刊.1929-1936(全60冊)
編著者 : 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訪問局等編
出版社 : 国家図書館
定価 : 720,000 円
出版年 : 2016/06 月
本書収録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訪問局編印的《工商半月刊》自第一巻至第七巻,含紀念刊一期,共169期。由孔祥煕題写刊名,其内容全面介紹了民国時期国内工商実業興弁情況的調査結果、報道国内外経済要聞、公布各種統計資料,[口/カ]刊有我国経済法規及工商部工作計劃、与外国通商条約等。是全面研究民国時期経済発展的重要刊物。
内容简介:
翻开《工商半月刊》即可见到该刊由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编辑,且由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孔祥熙题写刊名,因此这是一个官方出版发行的刊物。人们不禁要问:1928年下半年刚刚成立的工商访问局这么短时间内就可以出版刊物吗?这要从工商访问局的由来,即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访问局的前身——经济讨论处谈起。
早在北洋政府初期,就有工商会议代表提议设立工商访问局,一方面“访问工商界之实情……既可备企业者之咨询,更可备行政上之参考”,另一方面接受“工商界之访问,务使兴办实业者于组织管理及集资设厂等事有所考镜”, 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成立。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经济结构发生着变化的同时,西方学者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的论著发表,以及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中国学人将所学理论和方法用之于中国经济的探讨和实践,到20世纪20年代,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风在中国大地兴起。中外学者发现,此时期的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经济统计与调查还非常落后。1920年,时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周自齐从北京崇文门关税中拨出经费,邀请外籍顾问、著名的澳大利亚记者端纳(William H. Donald)主持创办了搜集和传播与中国有关的经济信息的机构——经济讨论处(Chinese Government Bureau of Economic Information),由端纳任处长兼新闻科长,刘大钧任调查主任,梁福初任中文编辑主任,并陆续聘请了外国记者和海外留学归国的中国学者担任撰述人员;办公地点设在北京西总布胡同21号;由此中国第一家官方经济信息搜集、整理和传播机构诞生。随后,经济讨论处在上海设立了分处。1928年8月,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的孔祥熙派员协商,将经济讨论处改组为工商访问局,从北京迁至上海汉口路江海关四楼办公。此后,随着国民政府机构的改组,1930年更名为实业部工商访问局,1932年更名为国际贸易局,因系同一机构,本书著者项仅署名“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访问局”。
经济讨论处成立之初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向国外介绍中国的物产、经济状况和对国内开展经济调查。为此,经济讨论处在1921年1月25日就创办了第一份英文周刊Chinese Economic Bulletin,作为与国外机构的交换刊物,登载各类与中国相关的经济新闻和消息。在1923年创办了中文的《中外经济周刊》和英文的经济月刊Chinese Economic Monthly。自1927年11月起,《中外经济周刊》改为半月刊,更名《经济半月刊》(共发行25期), 1928年经济讨论处改组为工商访问局后,从1929年1月起将中文《经济半月刊》更名为《工商半月刊》,格式和体例也基本保持不变。此外,工商访问局还组织出版了多部经济论著及“工商丛刊”系列书籍。
这次影印出版的《工商半月刊》,辑录了1928年工商访问局成立后,1929年至1935年出版的七卷,计148期,以及1936年出版的纪念刊1期。其内容及格式分为撰述(纂著)、调查、专载、国内经济事情、国外经济事情、统计资料等栏目。
《工商半月刊》的“纪事”栏目,主要介绍当期的经济大势;“撰述”栏目,分类刊登经济研究的专题论文;“专载”栏目,刊载和转载国外著作的编译和法规;“调查”栏目,刊登工业、农业、矿业、贸易、金融、以及其他调查;“国内经济事情”和“国外经济事情”栏目则刊登涉及国内、国外经济事情的消息;“统计资料”栏目,刊登和发布各类证券、外汇、银钱行市、公债价格和物价、生活费、外汇等各类指数,以及人口、工商等相关的统计。
《工商半月刊》与当时中国其他经济研究和调查机构出版发行的同类刊物相比,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特点之一,是其内容来源于中国经济的实际调查。如前所述,工商访问局将经济调查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调查人员遍布全国各重要都市。因此,《工商半月刊》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很多内容都来自工商访问局的调查所得,“本诸实地考验而来,尚非迻译转载之比”;即使是编译转载的部分,也都“根据确实资材彼此互证,明其真相,不敢惑于一家之言,或为道听途说之论”。
特点之二,是其专业性强、可信度高。工商访问局及其前身经济讨论处拥有一支专业的调查队伍,调查部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当时中外大学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其与国内的各主要大学保持联系,接受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同时还招聘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和一些熟习当地经济状况的人士担任调查员。而且,工商访问局对于调查员有比较科学和严格的管理,通过合作的方式,请各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对各地方的调查员进行培训。其调查报告在过去学者的研究中,一般也被认为是比较可信的。
特点之三,是其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工商访问局及其前身经济讨论处,作为第一个中国官方组织调查和研究中国经济的机构,在搜集经济信息和推动中国经济学专业化等方面具有开拓性作用。工商访问局的各类经济调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出版和发行的中外文刊物而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和引用,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当时中国经济状况的重要媒介。当时和后来的很多近代中外经济学家,如何廉、方显廷、杨格(Arthur N. Young)、雷麦(Charles F. Remer)等人的著作,都使用过经济讨论处和工商访问局的多项调查资料。1950年代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学者编纂的“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中,也大量征引了他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参与编纂工作的汪敬虞先生还指出经济讨论处和工商访问局 “主持得人”,其刊物内容“翔实可靠”,是“很好的经济资料”。
《工商半月刊》的影印出版,无疑为研究中国近代经济的实况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第一手经济调查和统计资料,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的深入、以及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构建都具有推动的意义。我们在祝贺《工商半月刊》影印出版的同时,更期待对工商访问局及其前身经济讨论处的其他出版物的关注,更好地对其开发利用,使这些尘封的历史文献,为中国的经济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