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邵晋涵批校文選集成詳注(全5冊)
編著者 : (清)方廷珪撰;陳云程補訂;邵晋涵批校
出版社 : 国家図書館
定価 : 90,000 円
出版年 : 2015/09 月
陳云程訂補的《増訂昭明文選集成詳注》汲取了於氏《文選集評》之全部評論資料以入其書。在此書中,長[艸/衡]之批語凡襲自於氏者,皆刻於書中各頁之天頭,而増補者則刻於書中各篇之末尾,如巻十六《幽通賦》賦末増補引邵子湘之語曰:“意祖《離騒》,而詞多詰屈,亦楊子云嗜奇之遺意,遂成賦家一格矣。然[莫/手]古於形似之間,不無貌似神非之弊。”此書之価値自不待言,而更令人驚喜的是,筆者在這部書中発現了大量的手書批語。細検之,這些写在天頭上的批語或称“邵曰”,或不称“邵曰”,或称“邵二云曰”,此外,還有其它一些称謂形式。如前所述,“邵曰”為邵長[艸/衡]之批語,而“邵二云曰”則為邵晋涵(1743-1769)之批語。両家的批語約計有三万余言(《贈訂詳注》之第一、第二、第六、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一和第二十四本,無二邵之批語)。這些批語的字跡,或雋秀,或粗豪,正書細楷,筆画清晰,粲然可観。其中,邵長[艸/衡]之批語不僅別出於《重訂文選集評》和《贈訂詳注》之外,而且為伝世之各種《文選》版本所不載;至於邵二云的批語,則聞所未聞。邵晋涵乃乾隆時代的学壇巨子之一,其学識雄出当世,但身後著作零落,少有伝者。故此良工美璞,名家遺珠,弥足珍貴,或許天壌之間,唯有此書可見其吉光片羽。故而将其原大影印,以饗読者。[1]如“儲云”、“孫曰”、“沈評”、“潘云”等等,在這些批語中,“玄”字統写作“元”字(避康煕皇帝名諱)。従這些情況看,此書中之手書二邵批語,当為清人過録者。又此書刊於乾隆癸卯(1783),是年,二云四十歳,則此書頗有来歴,実未可知。[2]清章学誠(1738-1801):《邵与桐別伝》,《章氏遺書》巻十八,第177頁,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3]章学誠《与邵二云論学》:“顧寧人云:‘良工不示人以璞,恐其以未成之器誤人。'我輩書未出,而微言要旨,往往先見言論,遂使人得掩為似是之非,雖曰士風之澆,而軽露其璞以誤人,我輩不得不職其咎矣。”同上,第82頁。但先賢之批書,往往有心得則為之,文随意成,最為自然,故二云之批語雖為璞玉,未肯軽易示人,然其評論足以闡発幽微,新人耳目,光彩[火習][火習],自不可掩。邵晋涵是清代著名学者,以研究爾雅聞名。本書乃其批点的文選,頗具特色,倣真影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