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新五代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3冊、精装本函入り)
編著者 : [宋]欧陽修撰/[宋]徐無党注
出版社 : 中華書局
定価 : 9,000 円
出版年 : 2015/08 月
新五代史 1-3(修訂本)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精装
[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注、陳尚君修訂主持人
点校本『新五代史』は、当初、陳垣や柴徳賡らがその整理を手がけ、1971年に華東師範大学へ引き継がれ、1974年に刊行された。初版は、「百衲本」を底本とし、当時、通行していた明清の諸本もって、校勘を行った。
今次の修訂では、「百衲本」を底本としているが、いくつかの通校本を入れ替えたり、綿密な版本調査を実施し、国家図書館所蔵の南宋初期刊本や北京大学図書館蔵・南宋刊宋元遞修本、台北国家図書館蔵・南宋刊宋修本、『中華再造善本』影印の元宗文書院刊明修本など四つの宋元本を通校本として、校勘作業を重ね、追加された校勘は1100、修正が加えられた標点は1000箇所以上におよぶ。
《新五代史》,北宋欧陽修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尹洙与欧陽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1],但因史観不同而作罷,尹洙後来独撰両巻的《五代春秋》[2]。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書[3],原名《五代史記》。因為私撰,故蔵於家。修卒,家人上呈於朝廷。乾隆時,因薛居正《旧五代史》列為正史,欧史改称《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巻,本紀十二巻、列伝四十五巻、考三巻、世家及年譜十一巻、四夷附録三巻。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顕徳七年(960年)歴史。《新五代史》撰写時,増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余録》、《九国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旧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翔実。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礼、範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呂琦、楊渥等伝内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対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価値比《旧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习称《新五代史》。
全书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 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新五代史》补充 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行文方面,欧阳修追求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倡导重一统、明血亲、砺士节、黜势利,文笔简隽,寓意深邃,自宋代以来即立于 官学,盛行于世。
点校本《新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陈垣、柴德赓承担,1971年后转由华东师范大学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参酌了当时通行的明清诸本,并吸取了前人一些研究成果,纠订了部分错谬。
本次修订,除了仍以百衲本为底本之外,抽换了所有的通校本,在充分版本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初期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南宋刊宋元 递修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刊宋修本、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宗文书院刊明修本等四个宋元本为通校本,重做校勘,增加校勘记1100多条,改动标点1000余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