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 092-271-3767
MAP 中国書店ホーム 小社出版物のご案内 書籍検索 新聞・雑誌 特選古書 特定商取引に関する法律に基づく表示 店舗のご紹介 お問い合わせ

書籍詳細 [前のページへ戻る]



書名 : 中国近代鉄路史資料選輯(全104冊)
編著者 : 江沛著
出版社 : 鳳凰
定価 : 1,560,000 円
出版年 : 2015/01 月

自英国工業革命後,工業化生産及貿易世界化的発展特征,導致世界歴史不僅進入近代階段,更是展開了全球化的進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歴史就此展開。如馬克思所言,任何一個民族,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適応這一趨勢。在這一過程中,以使用機械力、電力為根本的工業技術,導致工業生産規模前所未有的拡張,創造的財富前所未有地膨脹,対原材料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渇望。這一生産過程的維持,需要一個遠遠超過区域或郷村的広大市場和原料供応地,自然也需要一個快捷、安全、低廉、穏定的運輸系統,換言之,以鉄路、輪船為骨架的近代交通運輸体系是工業規模化生産能否持続的関鍵所在,是世界貿易得以持続的関鍵系統,也是全球化進程的関鍵所在。対於近代社会而言,以鉄路、輪船為骨架的近代交通体系的技術作用与社会影響,是具有奠基性意義的,也広泛深入到了社会結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輪船、鉄路為主導的近代交通体系,其知識系統於19世紀20-40年代伝入中国。据樊百川先生考証,中国有火力推動的輪船駛入是在1828年。1865年,英商杜蘭徳在北京宣武門外造小鉄路1里許,試行小火車,是為鉄路輸入中国之始;1875年,英人在上海建造聯結呉淞碼頭与上海県城間的淞滬鉄路15公里,営運不久即被清廷収購并拆毀,此為中国有鉄路之始。中国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条鉄路,是1881年李鴻章主導下出現在由唐山至胥各庄煤鉱的軽便鉄路――唐胥鉄路,該線此後延伸至天津。此後,随着開埠通商逐漸拡大与外貿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墾辺的需要,也由於俄、日、英、徳対在華利益的争奪与瓜分,欠少水運条件和擁有政治中心的華北、東北地区,率先在港口建築同時発展起来了中東、京漢、京綏、膠済、北寧、津浦、隴海線等多条鉄路;華東地区修築了滬寧線、滬杭甬線、華南也有粤漢線。這些鉄路線路不僅与港口聯通,形成深入中国内地的経済腹地,形成原料、農産品出口与工業品進口的重要通道,強化了区域間的経貿往来,也成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運輸線,構築了今天中国鉄路網絡的基本格局。以鉄路、港口為骨干,公路、水路、駅運互為関聯而形成的這一近代交通体系,対於近代中国従自然経済向現代経済転型、区域城市成長、工鉱化生産与相関産業生長、農業産業化種植等,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推動作用,以之為基礎,電訊業日漸発達、郵政業崛起、新聞媒体業快速成長,区域間人員流動大増,対於国防、軍事甚至防疫也有重要作用。這些現代性因素,対於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識的形成、対於中華民族凝聚力、認同感的形成,也是意義非凡的。従今天看,作為経済発展基礎和重要産業部門的近代交通体系,在近代中国社会変動中的作用是挙足軽重的,体現了工業技術体系対於現代経済与社会発展的引導性与基礎性,但這些却因為学界基於伝統史観、過於強調社会変革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而有所忽略。
基於上述思考,近年来我們一直致力於倡導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力求在宏大的国際視野下考察近代中国経済与社会変動,并立足於近代交通体系引発区域変革的切入点,希冀形成相関的系列研究成果,以弥補過去対於近代交通体系推動経済与社会変革所具有重要価値的認識不足,推動学界在新的視野下重新審視近代中国社会変革的規律性問題。
中国近代鉄路史的資料浩如煙海,散見於諸多報刊、図書及大量档案中。1930年代,南京政府鉄道部、交通部曾編纂《交通史》総論、路政、電政、航空、航政、郵政各篇,煌煌37冊,其中有関鉄路者多達18冊。1963年,学界前輩[mi]汝成先生出版了《中国近代鉄路史資料》3巻(中華書局版),計百万字,披検衆多資料与档案,将1863年之後清末的鉄路建設資料分門別類排列。2002年,[mi]汝成先生再次推出《中華民国鉄路史資料(1912-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計136万字,以民国時期鉄路国有問題、各列強対於中国鉄路権益争奪及国民政府鉄路計劃及鉄路渉外問題的処理為中心整理資料。両套資料的特点是以西方列強在中国争奪鉄路権益過程為中心展開的,対於鉄路引入中国後対於経済与社会諸方面的影響渉及不多。2009年,国家図書館出版社推出了殷夢霞、李強選編的《民国鉄路沿線経済調査匯編》15冊,采影印方式匯集了民国時期北寧線、平綏線、吉敦線、京粤線、膠済線、隴海線、包寧線、粤[シ眞]線以及長渝計劃線周辺城郷的経済状況調査報告書,開始朝着鉄路与社会経済間関系的角度推進,惜乎不少重要資料并未収入。
本資料匯編的編輯原則是:一、為避免過多錯訛,采取影印方式出版。二、不与[mi]汝成先生編輯的史料重復,両者可以対照使用。三、所選資料多出自清代郵伝部、民国政府時期鉄道部、交通部的統計匯編,也有各鉄路局管理委員会的権威統計,価値極高。四、突出鉄路作為重要産業部門的宏観統計、管理、営運、各線路状況等技術性特点,努力勾画出近代中国鉄路事業発展的軌跡、技術与管理状況的宏観形態。五、着重体現各条鉄路線対於区域経済及其腹地経済的重要影響力。六、選択了一部分民国時期従理論上探討鉄路与其它運輸方式間関系、与社会経済発展間関系的代表性著述,以顕現民国時期鉄路認識的水平及層次。
本資料匯編共有104冊,分年鑑、管理、営運、線路、産業及理論六大類,収録晩清至民国時期与鉄路相関資料142種,既有全国性的宏観統計,也有関渉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個区域、各条線路的統計及調査報告。,是研究中国近代鉄路史、交通史、経済史、社会史不可欠少的重要資料匯編。





中国書店ホーム 小社出版物のご案内 書籍検索 新聞・雑誌 冬期セール 特定商取引に関する法律に基づく表示 店舗のご紹介 お問い合わせ
Copyright(C) 2000 All Right Reserved By 中国書店 TM
〒812-0035 福岡市博多区中呉服町5-23  TEL 092-271-3767  FAX 092-272-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