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民国職業教育史料匯編(全50冊):南開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資料叢刊
編著者 : 王強主編
出版社 : 鳳凰
定価 : 760,000 円
出版年 : 2014/10 月
職業教育是現代工業生産体系的相応環節。相比中世紀原始的経済生産,現代経済生産体系,分工愈細,技術要求更高,以前師徒授受式的職業技能伝承方式已経不能満足要求。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在英国等最早実現工業化的西方国家中出現了工業学校、工人講習所等現代職業教育機構。現代世界体系的形成同時也伴随着世界経済一体化的過程,国家与国家之間,国勢的盛衰,恒頼経済実力的強弱,而経済実力的強弱,則建築在労動力等生産要素的質量之上,這也加重了現代経済生産対職業教育的需求。
中国近代的職業教育可以上溯自晩清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自強訴求需要学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他們弁起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像福州船政学堂這様的技術教育機関。在後来的学制改革中,出於対中国積貧積弱的認識,実業教育被納入到官方定制的教育体系之中。光緒二十九年頒布《実業学堂通則》,実業学堂分初、中、高三等外,復設実業補習学堂,教員講習所等。這些出於国家富強需要,由国家統一定制的設施,没有考慮現代社会中個人的需要,似乎還不具備現代職業教育的品格,但却由此開啓了近代中国職業教育的歴史進程。民国成立以後,継承晩清的伝統,民国二年,頒布実業学校令。実業学校分甲乙両種,相当於清代的初等、中等実業教育。在這種簡単的因襲之外,又順応歴史潮流新増了女子職業学校。
民国職業教育的革命性進展,要等到民国六年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其中的関鍵人物是黄炎培。早在民国初年,黄炎培観察中国的教育状況,以為不切実際,当時的説法,所謂“学校愈多,地方愈貧;学生愈多,社会愈乱”。針対這種現実,黄炎培提倡“実用主義教育”。他随即出国考察,帰来之後信念益発堅定,以為近代教育必以生活為依帰,因而聯絡実業界与教育界的同志,於民国六年五月六日,由伍廷芳等四十八人具名発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同時,教育社議事会通過決議,在上海創弁中華職業学校。同年底,教育社社刊《教育与職業》創刊発行,総編輯為蒋夢麟。次年,中華職業学校成立,聘顧樹森為校主任。教育社的事業,起初為調査、演講、研究、出版等宣伝工作,後来漸漸至於実地試験,包括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職業指導、職業補習等。在職業教育的理論探索、職業指導、職業課程設置、整合全国的職業教育力量以及普通的社会教育等方面,教育社都作了大量的工作,産生巨大的社会効益。
《民国職業教育史料匯編》,共収録民国職業教育有関文献八十余種,包括当時官方的管理法規、調査報告,記録有関学校機構歴史沿革的一覧、概況,以及当時理論探索的有関著述,還有一些定期出版的刊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