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清代版本図録(全5冊,2013年重印)
編著者 : 黄永年,賈二強著
出版社 : 浙江人民
定価 : 48,000 円
出版年 : 2013/07 月
如何鑑定線装古籍的版本,歴来是一個難題。所以過去常有書賈以清刻本冒充宋元名槧的事,即使高明知蔵園先生也有看花眼的時候,遑論他人。前幾天翻閲日本人高倉正三《蘇州日記》,也提到蘇州某某山房経常在古籍版本上做仮的事。現在這種事没有了,但到手一本線装古籍,如果内封面没有標明刻書年代,如何断定它是什麼時候的刻本,仍然是一個有難度的知識性的問題。当然,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凭経験,書看得越多,越有鑑別的能力。但是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古籍越来越少,而且品種越来越単一,到図書館借閲古籍也越来越不方便,想要多看原書,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是図書館或古籍書店的有関人員,雖然接触的書較多,但老的一輩正在不断逝去,新的一代也還有積累経験的過程,這一過程往往経年累月,并且難於口耳相伝。因此最好的弁法是能有一些図録,将有代表性的古籍版本留影其中,以便与実物対照,以提高一般人的鑑別水平。這種図録等於是少数人的豊富経験以直観的方式伝授給大衆,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効。
這様的図録過去已経出版過幾種,如《鉄剣銅琴楼書影》、《渉園所見宋版書影》、《明代版刻図録初編》,以及集大成之作的《中国版刻図録》等。但在這幾部図録中,只有《明代版本図録初編》是以断代為准,反映了明代有代表性的版本的全貌,以之作参照物来鑑定明代刊本,有指南針的作用。其他幾部主要是従芸術鑑賞角度出発,故重点在収録宋元佳槧,以及珍貴的明代版本,対於清代刊本或不渉及或所収寥寥。但是目前民間流通已経不可能有宋元版本,明版也日趨於鮮,大量常見的是清代版本,因此学術界与市場上都需要有一本能[句多]反映清代代表性版本的図録,最近由黄永年、賈二強撰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版本図録》正是適応了這種需要。
這本図録継承了潘景鄭、顧廷竜先生編集的《明代版本図録初編》的特点,不単只注重於善本、孤本的書影,而且力求全面,尽量注意到代表性,也収録了常見通行的甚至是坊刻的并不精彩的版本,基本上達到了反映清代版本的全貌的目的。全書五巻,一共選印了清本三百五十種,大多取其一幅書影,間或両幅,集中了清代各個時期各種様式的版本的代表。与明代版本不同,清代民間刻本与官刻在字体版式上区別不大,因此在体例上未能像《明代版本図録初編》那様将刻本進行分類,只能按年代先後来編排。但這様編排也有好処,即更能看出版本風格的時代変遷。事実上,大半年来,我已切身体会到這部図録的作用,通過与実物的対比,我対於写刻本、方体字本、倣宋体、覆宋体、活字本等等,都有遠比過去深刻的認識。
本図録的文字説明也有可観之処,毎幅図不過寥寥数十百字,却往往包含豊富的信息,従版本源流到流通情況,多有渉及,如《国朝著述未刊書目》,我去年曾在一書店時看到両冊,因是光緒刻本,不以為貴重,随意取了其中有胡玉縉跋語的一冊。読此図録,方知是書印本伝世極少,那[口/カ]外一冊現在不知又流伝到何処去了。全書最後附有《清代版本述略》一文,其結尾曰:“総起来看,清代版本中除上述活字本、套印本、挿図本与明本比較,各有千秋外,一般的刻本如前所述,不僅数量遠遠超過明本,而且質量也多非明本所能企及,可以説是達到了雕版印刷事業的頂峰。”因此古籍愛好者与研究者,対於清代版本其実不能小觑,不能賎近貴遠,只把注意力放在明以前的版本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