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地方文献古跡志専輯・華北巻(全50冊)
編著者 : 乔彤孟锦主编
出版社 : 学苑
定価 : 560,000 円
出版年 : 2012/08 月
《地方文献古跡志専輯》按地区分為《華北巻》、《華東巻》、《華南巻》以及《辺疆民族巻》四部(預計2013年出全),包含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地旧地方志中的古城、古塔、宮殿、陵墓、亭台、楼閣、第宅、園林、景致、碑刻、書院、古物等諸多資料,以明、清、民国時期為主,選用版本較好的刻本、鉛印本、抄本等,共収録三千余種。 “閲世生人,閲人成世,古已往矣,跡猶存焉”,古跡為我国悠久歴史文化長河的一部份,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涵蓋政治、防御、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娯楽、労動、社会、経済、教育等多方面領域,是先人在歴史、文化、建築、芸術内容上的遺産或遺址,也是体現先人徳行的産物。明徐渭的《礼書総論》中有:“志古跡,以不忘其賢有徳者也”。“古城旧塁足以考廃興,台榭園亭足以資凭吊”,古跡組成為我国的文化歴史一部分共同走過了五千年,全国各地古跡文化不断発展壮大。它們的出現与消没,并将其収録於各専著及地方志中。 《華北巻》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等地区,共収録該地区地方志近千種。華北地区是我中華民族的発源地,数千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安全屏障。古跡作為其歴史発展的印証,更是該地区必不可少的一部份。華北地区名勝古跡衆多,是国家文物保護重点地区之一,更是旅遊愛好者們不能錯過的勝地。河北省保定市古蓮花池,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又是全国十大名園之一,称“漣漪夏艶”。清光緒李培祜等人纂修的《保定府志》中有:“古蓮花池,在府治南,唐上元間創置。池上建亭曰‘臨漪'。元張柔引鶏距泉水入池,……明知府張烈文修葺,同知陳其愚為之記。万歴十五年,知府査志隆復拓其地,増置堂寝門廡台榭,扁曰‘水鑑公署'。国朝康煕四十六年知府李紳文重修,雍正十一年於蓮池西北隅設立書院講堂,書屋名曰‘蓮池書院'……光緒間総督李鴻章節次重修,又於池北万巻楼改建学古堂,於奎画楼北増建六幢亭”。可見,古跡緊随歴史脚歩的邁進,発展至今,為人類的文化伝承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献。因此対更多古跡的認識了解,成為了当今文化継承与発展的重要課題,為我国歴史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能够更順利的進行,舗垫了堅実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