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宋金元稀見文献史料集(全16冊)
編著者 : 盧山
出版社 : 蝠池書院
定価 : 205,000 円
出版年 : 2012/08 月
《宋金元文献史料集》収録了宋金元代文献史料十六種,其中史部・雑史五種,地理一種,政書二種;子部・釈家二種;集部・元別集三種;其它四種。
《聖武親征録》一巻,亦名《皇元聖武親征録》,不著撰人姓氏。記述元太祖成吉思汗(謚聖武皇帝)史事并続記元太宗窩闊台事。本書之編纂,応在元世祖在位時期,明修《元史》,据元《実録》纂太祖、太宗二記,内容均与本書同。本刊為清何秋涛校正本。
《元朝秘史》十五巻,原名《忙豁侖・紐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原文為蒙古文,不存,伝世為漢字音写本。清抄本。書中記載元太祖先人譜系、元太祖生平事跡及元太宗時事,与《聖武親征録》、《史集》等書互有異同,可互作参証。書中保存了大量的蒙古詞語、語法格式,有一些韻文和文学手法的描写,保存了一些歴史語言学和文学資料。本刊為清抄本。
《国初群雄事略》十四巻,清銭謙益撰。書中輯録有関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韓林児、郭子興、徐寿輝、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方国珍及元将闊廓帖木児、李思斉等人事跡資料。依人分巻,按年代排比,并注資料来源,附按語,考訂訛誤。書中保存了兪本《皇明記事録》等已佚的史籍,本刊為清抄本。《庚申外史》二巻,別名《庚申帝外史見聞録》明権衡撰。本書著於明洪武初年,記述元順帝在位三十六年間事,其中元廷宮闱軼事多為它書所不載,対元末農民起義之事記載尤詳。洪武三年(1370)続修《元史》征得此書,其取材以撰写順帝本紀及部分列伝。該書版本較多,本刊為清抄本。
《黒靼事略》一巻,宋彭大雅撰,徐霆疏証。大雅字子文,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紹定六年(1233)随鄒伸之使蒙古。霆字長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端平初随使蒙古。南宋嘉煕元年(1237)徐霆編定是書。書中記述蒙古之立国、地理、気候、物産、氈帳、飲食、語言、風俗、賦斂、貿易、賈販、官制、法令、騎射、軍事等情形,均系親身見聞。伝世者多為明姚咨抄本,本刊為清抄本。
《長春真人西遊記》二巻,元李志常撰。志常於元太祖十五年(1220)至十九年随其師丘処機赴西域見成吉思汗,後就途中経歴見聞,撰成此記。対其山川、道里、物産、風俗、記載頗祥,為研究蒙古、新疆及中亜史地的重要史料。此書自著成後迄於清初,未経流伝。乾隆六十年(1795)銭大昕自《道蔵》検出,始伝播於世。本刊為清抄本。
《大元海運記》二巻,元趙世延、掲??斯等纂修。世延,元汪古部人,字子敬。至元二十六年(1289),任監察御史,劾桑哥不法事。成宗、武宗時,歴任西安路総管,四川粛政廉訪使,陝西行台侍御史。決壅滞文牘,賑災救民,除軍官抑良為奴之弊,修都江堰。泰定時遷中書右丞,兼経筵事。至順初,応詔与虞集等纂修《経世大典》。此書所記為至元十九年(1282),依丞相佰顔奏請,命羅璧、朱清和張??従江、浙、??沿海装運糧食経海道北上至天津口岸,此後,海運逐漸代替内河運輸,成為調運南糧的主要途径。歳運最高額為天歴二年(1329)的三百五十余万石。本刊為清光緒抄本。
《大元至元弁偽録》五巻,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釈祥邁奉勅撰。記述憲宗五年(1255)、八年仏道両教弁論始末,駁斥全真道教徒用以貶抑仏教的《老子化胡経》、《老子八十一化図》等書。附録憲宗、世祖所下焚毀道教経典(《道徳経》)除外的詔書等有関文献。本刊為元刻本。
《至元法宝勘同総録》十巻,元慶吉祥等奉詔著。仏教経録,該書分類編録自東漢永平十一年(86)至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一百九十四人所訳著的仏典一千六百四十四部的目録,并校勘“蕃”(西蔵)漢両種文字仏典的異同。本刊為清抄本。
《北巡私記》元劉佶撰。佶臨川(今江西)人,官職不祥,至正二十八年(1368)閏七月二十八日随順帝由大都出奔,北至応昌(今内蒙古克什克騰旗西達来諾爾附近)。此書記述出奔之日至三十年正月共十七個月之事,均為作者親身聞見,自称“以備異日掌故”書已残,存近二千余字,本刊為清鹹豊朝抄本。
《蒙韃備録》一巻,宋孟珙撰(王国維考訂実為趙珙之誤)清曹元忠校注。書中記述辛巳年(1221)南宋使臣奉使至燕京見謀合理事。全書分立国、国号年号、太子諸王、諸将功臣、任相、馬政、糧食、征伐、官制、風俗、奉使、祭祀、婦女、燕聚舞楽十四則,為今存最早記載蒙古事跡的専書。本刊為清光緒校注刻本。
《寓庵集》八巻,元李庭撰。庭字顕卿,華州奉先人(今陝西蒲城県),生於宋慶元五年(1199),歿於元至元十九年(1282),十六歳応詞賦挙進士,遭乱避兵商鄧山中,年二十七金亡北渡居平陽,後闢為陝右議事官,署陝西宣撫司講議。至元七年勅授京兆教授。庭沈潜性理文学、平生言無瑕玷,所作詩文亦足名世。結集為寓庵大全集若干巻,蔵於家。明文淵閣書目巻九収有“寓庵文集”下注:一部五冊,闕。是書為繆荃孫従孔荭谷微波榭鈔本従雑出八巻,校訂為詩三巻,二百余首,文五巻,刊入“藕香零拾”叢書。本刊為清抄本。
《蔵春集》四巻,元劉秉忠撰。秉忠,道号蔵春上人,因以名集,据《元史》本伝,集十巻。今存明刻本凡六巻,前五巻詩,末巻附録誥勅碑銘行状。秉忠早年在忽必烈漠北藩府,又随軍進攻大理,詩多歌詠塞北及西南風物景致。本刊為清抄本。 《秋澗先生大全集》一百巻,元王惲著。惲号秋澗,故以名集。其書凡詩文七十七巻,《承華事略》二巻,《中堂記事》三巻,《烏台筆補》十巻,《玉堂嘉話》八巻。所収記、序、行状、碑志二百余篇,多記述金元之際及世祖時事。本刊為清抄本。
《大元官制雑記》為《永楽大典》所収《経世大典》中一則。 元趙世延、虞集等撰。該書所記按察司官、粛政廉訪司、行大司農司、巡行勧農司、都水庸回使司、繕工司、広儀司、翊正司等官的設置職掌事。本刊為清刻本。
《栖霞長春子丘神仙磻渓集》三巻,金丘処機撰,傅増湘跋。処機字通密,号長春子,十九歳入山学道,次年以全真教祖王喆為師。交結人士,声名漸著。大定二十八年(1188)応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頗受優遇。後隠居栖霞山中,金宋分別来召不赴。元太祖十四年(1219)応成吉思汗召請,率弟子西行,次年四月晋見成吉思汗於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進言止殺,被称為“神仙”。十八年東帰,住燕京太極宮(旧址為今北京白云観西側)受命掌管天下道門,全真教得以大盛。《磻渓集》収詩詞一百三十四首,又補遺二首。本刊為金刻本。
《宋金元稀見文献史料集》全書分為十六冊影印出版,這些文献史料是研究宋代、金代、元代的王朝更迭、歴史変遷、辺疆史地、政治経済、治乱安邦的稀有文献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