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三門峡廟底溝(全3冊)
編著者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出版社 : 文物
定価 : 82,500 円
出版年 : 2021/10 月
三門峽廟底溝(全3冊)
廟底溝遺址的發掘,是我國考古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廟底溝遺址不僅是仰紹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命名地,也是廟底溝二期文化的誕生地。它不僅展示了仰紹文化的鼎盛風貌,而且徹底闡明了仰紹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承接關係,第一次有力地證明了中華民族歷史的傳承有序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廟底溝文化作為仰紹文化的鼎盛期,譜寫了“早期中國”璀璨輝煌的文明篇章。
廟底溝遺址位於三門峽市區西南的原陝州老城南關附近,距三門峽市區4公里。在北至青龍澗河、南至老310國道、東至火燒羊溝、西至廟底溝的24萬平方米範圍的土地內,一處5000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的村落靜靜地沉積在厚厚的塵埃中。中原地區史前文明中獨一無二的一個階段——仰紹文化廟底溝類型便因此而得名。
如果說仰紹文化的發現,讓世界震驚于中華大地史前文明的古老和神秘的話,那麼廟底溝類型的發現,更讓人領略了其神奇的一面。1956年9月至1957年3月,因建設三門峽大壩,國家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發掘。此次發掘面積4480平方米,共發現房屋3座、灰坑194個、窯址11座、墓葬156座,出土文物極其豐富。而這些屬於仰紹文化時期的遺跡和文物,卻與此前發現的仰紹文化半坡類型風格迥異,房基佈局更加合理,器具製作、紋飾更為精美。
廟底溝遺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韓莊村,是我國影響最深遠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入選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專案庫,2017年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02-2003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鄭州大學、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廟底溝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2萬多平方米,發現了廟底溝文化、西王村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三個時期的房屋10餘座、灰坑800多個、陶窯20餘座、環壕1條。復原陶器3000多件,其中彩陶1400餘件。廟底溝遺址2002年發掘材料為研究仰韶中期的文化格局和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提供了寶貴材料。
《三門峽廟底溝》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報告甲種第60號圖書,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共同編撰。全書共分三冊:報告卷、圖版卷、彩版卷,共計1172面。全書50萬字、600張線圖、1500幅圖版。本報告是廟底溝遺址 2002年發掘材料的綜合整理成果。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資深教授、考古學家嚴文明先生親自為本書題寫書名。
本書可供從事文物考古、歷史、博物館、藝術史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和師生閱讀、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