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1辑(全47册)
編著者 : 段逸山主编
出版社 : 上海辞书
定価 : 560,000 円
出版年 : 2011/06 月
历经三年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一至五辑即将渐次分辑出版,其第一辑在六月份即可与读者见面。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选编清末至1949年间创刊、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48种,以创刊时间为序,分辑编排影印出版。所选期刊遍及上海、苏州、无锡、北京、广州、天津、太原、南京、重庆等地,基本网罗了清末至民国期间的重要中医药期刊,是一项大型的中医药文献整理工程。
近代中医药期刊内容十分丰富,遍及医事新闻、行业协会动态、政府法规、医案验方、经典阐释、批评论说、医家介绍、医籍连载(介绍)、讲义选登,乃至逸闻、小说、诗词、书法,全面反映了中医行业为生存、求发展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是研究近代中医药发展状况、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医存废之争等近代中医药史不可或缺的资料。第一辑首选中国近代最早出版的5种中医期刊,分别是《利济学堂报》《医学报》《绍兴医药学报》《中西医学报》《神州医药学报》。这些期刊历经一个世纪,均已星散难觅,目前仅在少数图书馆有零星收藏,今经多方收集、配补,集腋成裘,十分珍贵。该书的出版,使这一濒临损毁、失传的珍贵文献得以化一为百,造福学界,将对中医药的传承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辑收录期刊简介
《利济学堂报》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创刊于浙江温州,半月刊,陈虬主编,是一份由中国最早的新式中医专门学校——利济医学堂、浙南最早的医院——利济医院向全国发行的期刊。戊戌变法失败后,陈虬遭到清廷通缉,报馆于次年停办,共出几期不详,现仅见存17期。本书编者根据温州图书馆现存的汇编资料,按原刊体例,增辑“补遗”一期。该刊论医,是借医以论政,提出医医即医国,习医以保种,旨在推广发扬中医事业,兼介绍一切昌明科技,提倡学术争鸣,冀以富国强民。该刊创办时间虽不长,但已行销全国。
《医学报》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5月由周雪樵创办于上海,初为半月刊,每月朔、望各出一期,1909年(宣统元年)6月起改为旬刊。该报前期共出126期,后因内部纷争分裂为两种:一为王问樵主编的《医学公报》,仍延续以前《医学报》的期号,出至第146期止;一为以中国医学会分会名义出版、由顾鸣盛主编的《医学报》,期号另计,出至6期止。内容主要包括论说、译编、新智识、笔记杂录、医案医话、医史考辨、医经校理、讲义、会友题名录、问答、书札、启事通告及广告等。其中“论说”主要是有关医事改革、中西医比较以及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方面的思考与看法; “笔记杂录”记录与医学有关的人物、事件、轶闻以及机构社团之章程等,这些文字,既能帮助考证史实,又可作为临床参考。该刊还广征秘方验方、独到伟论,将其公之于众,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发展。
《绍兴医药学报》(含《绍兴医药学报星期增刊》)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6月创刊于浙江绍兴,由何廉臣、裘吉生主编,为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会刊。1923年春,因裘吉生迁居杭州而停刊。该刊宗旨为揭露当时旧中国医药界的弊端,提出改革建议,“欲补医者之偏,救医者之弊也”。内容主要包括社论、问答、杂著、纪事等,有时还增刊古籍选刊、历代名医 、学说等专题。 其中“问答”是为沟通读者和编者、医患、医药界同仁所设,既可为患者分析病情、提供治疗方案,又可为疑难杂症提出问题,征求答案,开展学术研究;“杂著”栏内医著介绍、医话、验案、历代名医传略,无所不包。该刊以阐扬我国医药学术为主,注重中医药临证应用的讨论和研究,文章多短小精悍,内容丰富,赢得了中医药界的重视和欢迎。
《中西医学报》 1910年(清宣统二年)4月创刊于上海,月刊,丁福保主编,为中西医研究会会刊。1918年7月停刊,1927年1月复刊,至1930年6月停刊。1928年1月至12月曾一度更名为《德华医学杂志》。该刊“以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智识,振兴医学” 为宗旨,是我国最早的中西医结合刊物,反映了西医学东渐的早期面貌。主要栏目初期有“论说”、“ 学说”、“社友来稿汇录”、“丛录”、“医事新闻”等,后陆续增加“译稿”、“专件”、“处方”、“医史”等栏目。该刊行销全国,远及日本。
《神州医药学报》 1913年(民国二年)5月创刊于上海,月刊,余伯陶、包识生主编,为神州医药总会会刊。1916年10月停刊;1923年10月复刊,至1925年4月停刊。该刊以 “联络各省医药界,研究学识之进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达我轩歧以来高尚优美之医药学业,兼讲求公共卫生”为办刊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说”、“学说”、“纪事”、“医籍”、“答问”、“医话”、“杂俎”、 “通信”。其中,“杂俎”除刊医话、名人轶事外,诗词歌赋、滑稽琐事亦有刊载,涉及医药事之文言体小说,皆寓庄于谐,多为警示之笔。该刊创办于中医药事业风雨飘摇之际,为捍卫和挽救祖国医药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