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民国园艺资料汇编(全4册)》
編著者 : 缩微中心
出版社 : 缩微中心
定価 : 36,000 円
出版年 : 2009/07 月
中国地域辽阔,有着极为丰富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中国的园艺作物栽培历史悠久,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在他的专著《中国,园林之母》中写道:“中国的确是园林的母亲,因为所有其他国家的花园都深深受惠于她。”瑞士植物学家德堪多也说过:“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栽培家。”
鸦片战争将中国的门户打开,西风东渐,欧洲的造园理念及营造手法逐渐渗入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建造艺术开始步入现代阶段。
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园艺论著、园艺品加工方法、园林害虫的剿灭方法等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引入我国。为使广大研究者能深入了解当时的情况,特将民国时期出版的有关资料编纂成册,以飨读者。
《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载有“九月荣鞠,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就是以菊花花期作为种麦节令的标志。
出现在殷商时期的“囿”,是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它是利用天然草木和鸟兽供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林园,后来统称为园囿。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们从《诗经》中就可知当时园林植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桃、李、杏、梅、木瓜、棠棣等已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用和观赏植物。到了战国时期,我们从诗人屈原《离骚》的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中,亦可知木兰与菊花在当时已成为人们的观赏花木。秦汉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汉书•循吏传》中就有“自汉世大宫园,冬生葱韭菜茹”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晋代的《竹谱》,宋代范成大的《梅谱》,北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说》,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代陈昊子的《花镜》、汪灏的《广群芳谱》等专著的相继问世,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园艺业的杰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