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宋元明清医学哲学思想史
編著者 : 谷建軍
出版社 : 科学
定価 : 4,400 円
出版年 : 2023/03 月
宋元明清醫學哲學思想史
宋元明清历史阶段是医学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医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医学理论体系开始进行重构,中国哲学是这一重构的基础。本书从宋元明清医学14位代表人物的学说入手,有宋徽宗赵佶、陈言、刘完素、张元素、李杲,元代朱震亨,明代李汤卿、李梴、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清代黄元御、郑寿全、邵同珍等,与中国哲学主要代表如老庄、周敦颐、程朱陆王等,并佛教思想相互印证,进行个案的深入挖掘与剖析,予以全新的诠释,并从史学角度对这一时期医学哲学理论体系进行梳理与总结,展现了一个历史的、客观的、完整的医学哲学思想面貌。本书主要成就,明确了中医哲学的两大知识体系,也即中医学的两个元范式,一是宇宙生成论体系,由《黄帝内经》所建构;二是本体论体系,由宋以后医学家共同建构,宋金元是医学范式转换的重要转型期。体现元范式的基本模型分别是阴阳五行-五脏模型和命门本体模型。宋以后医学在哲学影响下,从理论到实践均呈现哲学化、形上化、去实体化路向。
目录
序
导言
宋元明清医学哲学发展概况
宋元明清医学哲学的主要贡献与价值
上编 宋金元医学哲学
第一节 宋徽宗
一、阐扬《内经》学理,以三才论运气学说
二、合同天人的气本体论思想
三、坎离致用,水火既济,啬精守神的肾本元思想
四、以象数穷理尽性论药理
五、以理对药物定名辨实
第二节 刘完素
一、医教源于伏羲
二、提出医教之三坟
三、比物立象,以运气学说涵述医道
四、以坎离水火为性命之本
五、以肾水为本的水火既济思想
六、脉象为元气之道象
第三节 陈言
一、以儒道治医道
二、脏腑配天地之三才、三度与三因
三、以运气论药物性用及病与治
四、君火本源论及心君无为思想
第四节 张元素 李杲
一、医中之王道与霸道
二、以四象为基础的阴阳升降浮沉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
三、土居中央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论
第五节 朱震亨
一、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经典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辨疑
二、心本体境界上的相火论
三、阳有余阴不足,气有余血不足
四、本于气一元论的阴升阳降
下编 明清医学哲学
第六节 李汤卿 李梴
一、演绎医之道统,一源三歧
二、道统说的内涵与道术合流
第七节 孙一奎
一、太极为本,理气合一
二、命门太极,体用一源
三、流戊就己,纳气归元,取坎填离,既济水火
第八节 赵献可
一、大心本体论,心与命门一心二相
二、命门太极说与先后天范畴形成
三、五行范畴的扩展与生克制化关系的重构
第九节 张介宾
一、医易相通,天人一理
二、以阴阳为太极之理
三、水火互藏,坎离交媾,精气神三位一体
四、君道虚,相道实,君相相成
五、阴阳者一分为二,形体为器,气化为道
六、阴以阳为主,阳以阴为本,总归于命门
第十节 郑寿全
一、先后天一太极,形命合一,一元合聚
二、坎离水火互为其根,皆在乾元一气,坎中一阳
三、万病发于一元真气,治病即是治气
第十一节 黄元御 邵同珍
一、以中气为太极本体
二、中气为土德,为升降之枢轴
三、中气为脾胃之气
四、脾胃中气生四脏,是升降交济之权
五、邵同珍脾胃中宫太极说
后记
宋元明清歷史階段是醫 學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醫 學模式發生重大改變的時期 ,醫學理論體系開始進行重 構,中國哲學是這一重構的 基礎。本書從宋元明清醫學 14位代表人物的學說入手, 與中國哲學主要代表如老莊 、周敦頤、程朱陸王等思想 ,以及佛教思想相互印證, 進行個案的深入挖掘與剖析 ,予以全新的詮釋,並從史 學角度對這一時期醫學哲學 理論體系進行梳理與總結, 展現了一個歷史的、客觀的 、較為完整的醫學哲學思想 面貌。本書主要明確了中醫 哲學的兩大知識體系,也即 中醫學的兩個元範式,一是 宇宙生成論體系,由《黃帝 內經》所建構;二是本體論 體系,由宋以後醫學家共同 建構,體現中醫哲學元范式 的基本模型分別是陰陽五行 -五臟模型和命門本體模型 。宋金元是醫學範式轉換的 重要轉型期,宋以後醫學在 哲學影響下,從理論到實踐 均呈現哲學化、形上化、去 實體化路向。 本書適合中醫研究者、 中醫院校師生使用,也可供 中醫愛好者參考。
|
|